课题组名称 | 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主题活动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 ||
记 录 人 | 张璐丹 | 文章题目 | “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研究述论 |
作 者 | 都晓 | 起始页码 | 23 |
公开发表时间 | 2021-12-13 | 出 处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主要观点摘录: 关于课后服务的概念界定 :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做好中 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课后服务作出明确规定,文件指出“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对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为我国课后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纵观国内的课后服务,普遍以 “晚托班”、“课后托管”、“课业辅导”、“课后艺术培训”等形式出现。从学理层面对课后服务进行阐释和解读,学者们对此持不同观点。有学者将课后服务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课后服务就是“学校课后服务”,“课后服务是依据学生和家长的现实需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根本目 的,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为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放学后校内教育。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属于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服务理念推崇‘以生为本’,服务主体相互协作,服务内容丰富多彩,服务时间视实际情况而定,服务人员具备特有的职业素养,服务过程以学生的‘学’为主,服务功能多元化,服务费用坚持普惠原则”。也有学者认同课后服务是校外培训机构提供教育、托管等服务这一观点。邹敏通过考察国内现行教育相关法律法规,阐释了课后服务的属性,认为目前我国的课后服务不具有义务教育属性,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是“与义务教育紧密相关的一种教育延伸服务”。从公共教育服务角度分析,课后服务又可分为不同类型:由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属于“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由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课后服务属于“经营性公共教育服务”。
| |||
对我的启发: 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对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所以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科学主题活动,内容可以是科学教学内容的延伸,也可以是单独开发的主题,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
还需要收集哪些文献资料? 1. 科学主题活动的相关书籍和文献。 2. 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科学主题活动的成功案例。 |
《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主题活动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文摘卡1
发布时间:2022-06-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玉磊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