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名称 | 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主题活动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 ||
记 录 人 | 陆丽 | 文章题目 | “双减”背景下音乐与美术融合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
作 者 | 颜 甜 | 起始页码 | 76-77 |
公开发表时间 | 2022-10 | 出 处 | 小学教学研究 |
主要观点摘录: (一)融合课程开发的途径 1.依托特定的人文主题来实施 首先,我们要将融合课程开发的“主战场”放在课堂上、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生活、情感、文化等领域,选择最能表现相关主题的图像、声音等,不断探究音乐与美术在表现同一主题时,其节奏、比例、重复、渐进等艺术规律方面的相通之处,促进学生通过体验、探索、合作、表现、创造,感悟美带来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和享受,形成对美的系统认知和创造体验,从而形成综合素质。 2.依托经典作品和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活动来实施 可以从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中选取经典作品和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活动作为学习内容,将艺术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增加审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着眼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经典作品和活动的依托下产生促进学科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艺术课程于人文素养的内涵而言,主要指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爱国等品质,以及审美素养等。这些品质对人的一生是极其重要的,也是个人在社会中得以发展的重要 “软实力”。 3.依托艺术实践的各种平台来实施 如学校的大型活动,包括艺术节等,还有教育系统的艺术类比赛,以及多个层级的公益演出等。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舞美设计、服装道具与音乐表演的编排中来。 (二)融合课程开发的相关原则和措施 1. 课程内容应该丰满而有趣、有美吸引学生是一门好课程的必要前提。 要做到吸引学生,则一定要有好的内容,就音乐与美术融合课程而言,一要有趣,二要美。对于美,人类都是没有免疫力的,每个人都喜欢美的事物。首先,音乐和美术本身都是美的课程,一种是流动的美,一种是相对静止的美。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打开课本赏心悦目、唱起歌曲洋洋盈耳。同时,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课程便要去贴近学生的生活,相关内容应该是学生期待了解、内心需要的。另外,艺术应回归生活。我们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方便将艺术带入生活。当学生心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去认识、评价、欣赏、创造美了。美便落到了实处,落到了人的灵魂里。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听着优美的音乐去旅行,去观赏美景;也可以于音乐中认识某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去感受音乐作品和建筑作品与时代文化的联系;还可以尝试给杯子做手绘,将音乐的感受通过绘画设计在杯子上,使其更具温度和厚度。 2.课堂设计应该相生相美 课堂能否更有趣?能否促进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开阔?能否促进学生对美的感受向更深处延伸?如果你的教学设计是新颖的,灵活运用了听、看、画、唱、动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如果你的设计能围绕主题形象,帮助学生在闭上眼睛倾听音乐时形成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并及时画出来,你的教学设计便做到了相生相美。比如,教师给出“一座房子”的图片,让学生听音乐做联想——脑海里出现了由远山、流水、小桥等元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美丽的画面。尽管每个学生联想到的事物是不一样的,但他们同样有对音乐的感受过程,其专注力、想象力,以及对音乐的感受力都得到了锻炼,美术与音乐也实现了相辅相成。我们还可以试试欣赏画作唱作品、赏析画作创作词、根据词作来写曲等,如此这般,该是何等的趣中有美哦。 3.课程应重视以力借力、美上添美 我们可以尝试实施“大单元+项目式”教学。每个单元均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学设计,多维度、立体地拓宽知识层面,深入到品格培养和情感塑造,以实现对教学目标的渗透、巩固和加强。如设计第一单元的主题为“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与色彩”,引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色彩,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依托大自然的色彩和声音构成的美丽世界,去感受许多著名作曲家谱写的非常好听的音乐作品,如聆听肖邦《雨滴前奏曲》,乐曲采用三部曲式,A段清新而充满幻想色彩,伴奏声部的节奏型生动地模仿着雨滴的声响,晶莹剔透;B段的色彩随着低声部缓缓行进的旋律伴随着“雨滴”音型,显得深沉而神秘;而后A段再现,重回静谧、田园的氛围,持续到尾声。我们应引领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的同时,打开想象空间,用画笔描绘音乐给予的心境画面。在教学中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精灵,他们会酝酿自己的情绪,他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也在通过自己创作的画面来表达丰富美妙的内心世界。 4. 教材的设计宜汲取精华、深入浅出、张弛有度 (1)提取的灵活性 教材内容除了要有宽度、有厚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方便灵活提取、组合、应用。相关材料宜便于不同专业和能力的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条件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取和调整。 (2)便于分层教学 每一单元,对不同层次和能力的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求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多维度、多层次来组织实施。比如,聆听乐曲片段表现乐曲情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等。 (3)重视传统文化之美的传承 我们可以大块地植入中国传统精粹艺术文化。如大单元:美丽的汉服(国风音乐+服饰设计+走秀展示);国粹之醉(曲艺+脸谱+戏剧展示);茶艺(陶艺+古琴+茶席布台)。 (4)聚焦中国,放眼世界 在本课程的设置中,我们既要有民族的,也要有世界的,宜引领学生开阔视野,去了解艺术更加广阔的世界。如可以围绕对世界艺术作品的认识与理解去展开,设计《到欧洲去旅行》(名曲+名建筑+小导游)等单元。
| |||
对我的启发: 任何学科都不是单线条的,学科之间均有联系,科学与美术也必然有联系。所以,课程的学习不应被割裂开来。互相融合的课程能解决课程内容单一、知识面窄的问题。 | |||
还需要收集哪些文献资料? 1.美术主题活动设计的相关书籍和文献。 2.跨学科案例。 |
《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主题活动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文摘卡5
发布时间:2022-12-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玉磊
附件:
![]() ![]() |